 |
純水設備 |
|
|
 |
過濾設備 |
|
|
 |
軟水設備 |
|
|
 |
防腐阻垢設備 |
|
|
 |
電子水處理儀 |
|
|
 |
水處理藥劑 |
|
|
 |
水處理配件及維修 |
|
|
 |
水處理工程 |
|
|
|
|
在新加坡采,經常聽新加坡人說“我們沒有資源”。作為一個面積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島國,新加坡的水資源尤其缺乏。新加坡大量從鄰國馬來西亞購水。為避免供水危機,新加坡決定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和污水再利用,“新生水”項目得到快速發展。新生水展覽館一位工作人員說:“有了這樣的技術,到2061年第二個供水協定期滿的時候,即便馬來西亞不再供水,我們也完全能自給自足。”
新技術排出一切污物
“新生水”看起來不過是最普通的瓶裝水。五顏六色的塑料瓶,清澈透明的水,打開喝一口,水中還有一絲微微的甜味。但這種水是從各種污水中凈化提取出來的。
新生水的生產利用了微過濾和逆滲透兩項先進技術。整個生產過程分為三步,先用微過濾把污水中的粒狀物和細菌等體積較大的雜質過濾出來,然后用高壓將污水擠壓透過反向滲透隔膜,將已溶解的鹽分、藥物、化學物質和病毒等較小雜質過濾出來,最后再經過紫外線消毒,就得到了可循環利用的新生水。
其中,反向滲透隔膜技術是生產新生水過程中的主要技術。反向滲透隔膜的微孔非常小,能擋住細菌、病毒和化學物質。假設將反向滲透隔膜、水分子和污染物都放大一億倍,那么反向滲透隔膜微孔的體積有網球大小,細菌的體積相當于一幢兩層樓,病毒的體積相當于一輛大卡車,受污染的化學物質和藥物體積有足球大小,都無法通過微孔。而水分子的體積如同乒乓球,可以通過微孔。
經過專家鑒定,新加坡生產的新生水各項水質指標都優于目前使用的自來水,清潔度至少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。
2011年滿足總需求的15%
新加坡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發污水再生相關技術,2002年8月9日國慶日,新加坡正式宣布新生水技術研發成功。在這天,每個參加新加坡獨立37周年慶典活動的人都得到一瓶新生水作為禮物,數萬人共飲新生水慶祝新加坡37歲生日,這也傳為佳話。
據了解,新加坡有3座新生水廠,每天可提供約9萬立方米的新生水。目前,第四座新生水廠正在建設之中,預計2006年底投入使用,其規模超過其他3座新生水廠的總和,屆時新加坡的新生水日產量將增加一倍以上。新加坡的目標是到2011年,每天供應25萬立方米新生水,滿足全國用水總需求的15%以上。
主要用于工商業
由于新生水的來源是洗浴等生活污水,其中更包含抽水馬桶的污水,如何讓市民克服心理障礙加以接受是新加坡政府非常關注的事情。政府反復強調,新生水主要是用于工商業非飲用水供應。目前新生水主要應用于芯片制造、制藥等需要高度純凈水的工業,以及工商業建筑中的冷卻系統用水。從2003年2月開始,小量的新生水注入蓄水池,和天然水混合后送往自來水廠,經進一步處理后成為飲用水。但其比例不到全部飲用水的1%。新加坡的目標是在2013年左右將這個比例提高到2.5%。
|
|
|
|